
自古穷家出蠢子,这句话说出来,必然会引来很多非议和谩骂。诸如山窝里飞出金凤凰,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这些话早已深入人心,而且被很多贫穷子弟实现了。骨子里的自卑,让贫穷人家很抗拒这句话。一个人的蠢,原则上和家庭没有多大的关系,但会深受环境的影响,而成长环境与家庭处境息息相关。因此,一个人的蠢就和家庭有了关系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环境的直接表现,很少有人出淤泥而不染。父母羽翼下的大多数人,在父母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下,不管是思维还是眼界,都会逐渐趋同于自己的父母认知,甚至有些还会落后于父母,让传承演化成,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。因此,便被按上蠢之名。常言道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越没有见识的父母,越是封闭自我的父母,越是不能给他们的孩子,提供正向的引导和帮助,越是会把他们的孩子,往相反的方向死命拉扯,越是会起到致命的副作用。有些人立马会站出来反对,开始扯了,说这是看不起他们,是对他们的贬低。不可否认,鲤鱼中会有跃过龙门化龙的鱼,鸡窝里可能有能蜕变成凤凰的鸡,但毕竟凤毛麟角,大多数还是继承着父母的本质。父母影响并引导着,孩子走上他们的老路,是每一天在绝大多数家庭中,正在真实发生的故事。这没有任何修辞,更没有一点夸张。这就像是一种宿命,绝大多数家庭,普通的父母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。俚语说: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。”不仅不荒诞,还很真实。条件优渥的家庭,可以托举孩子,让他们一生都能顺风顺水。普通家庭的父母,拼尽全力也只能让孩子的终点达到别人的起点。贫穷人家的父母,当他们的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。如果他们不懂,他们完全可以闭上嘴、收起手,让孩子自己去解决,去处理。如果能这样做,已经算得上是很开明、很通情达理的父母,但他们偏不。他们非常自信,非要指手画脚,言语中无不表示他们活得痛苦、失败、不堪,都是因为别人的欺压和作恶多端,他们道德高尚、高风亮节,不愿与这个肮脏的世界同流合污,他们安于现状,是因为有骨气。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概念是,他们所作所为都是合情合理的,他们是完美无缺的。他们的处境不好,他们的包袱太重,这不是他们的错,是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高,是世道不公,是他们清高,是他们不愿妥协。他们把自己包装成圣人,不会犯错,不会认错,死不悔改,永远无法客观分析自己,总是主管地幻想出很大答案。无论现实怎么样,他们都一定要坚持自己心中那个严重脱离现实和客观规律的设想。他们甚至还会陷入那种平均主义、杀富济贫、极度理想化的乌托邦逻辑,完全忽视别人的努力,要求别人无私把自己努力的成果分给他们,完全一副“我弱我有理”的状态。可现实中,谁会惯着他们呢?在这种状态下熏陶的人,怎么可能会有努力奋斗的思想,他们只会想“我不好,别人也别想好”。正如一个篓子里的螃蟹,都在相互拽扯其它螃蟹的后踢,不让它们爬出去。结果自然就是没有螃蟹能爬出去。为什么说农村、小地方、小县城出身的贫寒孩子,一定要远离自己的故土,远离原生思维的影响。因为不离开故土,不离开那种环境,他们就只能是螃蟹相互拽扯的状态,自我感动、自我牺牲、自我麻痹。没人鼓励你进步,没人允许你突破。所以走出去,是一种自救。在走出去的过程中,完成自己的蜕变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认识到自己的愚蠢。找到适合自己的卡槽,学会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。穷人家的蠢子,不是智商低,而是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不足。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导致。只要他们所处的环境没有得到改善,他们就难免被“污染”。摆脱原生环境,是他们脱离“蠢”的最好方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天天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