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期(314年-338年),字世运,蜀郡成都县(今四川省成都市)人,成武帝李雄之子,成哀帝李班堂弟,成汉第三位皇帝(334年-338年)。在蜀汉灭亡后,成汉也是一个割据蜀地的势力。当然,和蜀汉不同的是,成汉是比较混乱的,这尤其体现在皇帝的更替上。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李期,更是始作俑者。
一
具体来说,李期聪慧好学,二十岁时就能作文章,轻财物而好施舍,虚心招纳人才。东晋十六国时期,李期初任建威将军,其父李雄让儿子们和宗室的子弟们各自凭恩德信义聚集徒众,多的不到数百人,可是李期单单招到了上千人。由此,非常明显的是,和其他兄弟比起来,李期年少时就展现出不凡的能力,这应该是他最后不甘愿屈居人下的重要原因。
而且,李期推荐的人,李雄多半任用,所以长史、列署有不少出自他的门下。所以,李期的势力是比较强大的,这也是他后来能够成功篡位的原因之一。建兴三年(306年),李期的父亲李雄即皇帝位,赦免境内罪犯,改年号为晏平,国号大成。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,庙号始祖,母亲罗氏为太后。
展开剩余70%玉衡十四年(324年),李雄打算立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。李雄有十多个儿子,群臣都想立李雄亲生的。但是,李雄还是执意立侄子、李期的堂兄李班为太子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李雄的这一行为,无疑为成汉的内乱埋下了伏笔。
二
咸和九年(334年)六月,李雄去世,他的侄子李班继位。同年九月,李期与其兄李越弑杀李班。皇帝被杀后,李期想要立李越为帝,李越认为李期是父亲李雄正妻任氏所养,又很有才能,就让位给李期。于是,一番退让后,李期顺利成为成汉第三位皇帝。李期即位后,诛杀李班的弟弟李都,派堂叔李寿到涪城讨伐李都之弟李玝,李玝弃城投降东晋。
紧接着,李期封李寿为汉王,任命他为梁州刺史、东羌校尉、中护军、录尚书事;封兄长李越为建宁王,任命为相国、大将军、录尚书事。立妻子阎氏为皇后。任命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、骠骑将军、尚书令,王瑰为司徒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李期即位初期,对宗室采取了一打一拉的策略,这客观上巩固自己的皇位。
但是,李期后来认为图谋大事已经成功,不重视各位旧臣,在外则信任尚书令景骞、尚书姚华、田褒。田褒没有别的才能,只是因为之前李雄在位时期,曾劝其立李期为太子,所以李期非常宠幸厚待他。
更为关键的是,李期对内则相信宦官许涪等人。国家的刑狱事务,很少让卿相过问,奖赏和刑罚,都由这几个人决定,于是,成汉的朝政日益紊乱。比如当时宦官竟然诬陷尚书仆射、武陵公李载谋反,导致李载被下狱而死。
三
值得注意的是,李雄的儿子李霸、李保无病而死,人们都说是李期毒死了他们,于是大臣们心怀恐惧,人人不能心安。对此,李期没有安抚大臣,反而继续大开杀戒,这导致成汉内部可谓是人心惶惶。不久之后,李期又毒死李寿的养弟安北将军李攸,这导致成汉内部已经有人打算起兵造反了。
李攸死后,李寿非常害怕,于咸康四年(338年),率领一万步兵、骑兵,从涪城出发前往成都,声称景骞、田褒扰乱朝政,所以发动晋阳兵士,以清除李期身边的恶人。李寿到达成都,李期没有什么防备,所以李寿很快就攻占了成都。
在李寿的威胁,李期被迫杀死李越、景骞等人。李寿假托太后任氏的名义下令,将李期废为邛都县公,幽禁在别宫里。失去皇位后,李期叹息说天下的君主竟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县公,真是生不如死。同年(338年),李期自缢而死,时年二十五岁,谥号为幽公。
发布于:安徽省天天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