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,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乎全国职场人的司法解释,明确从9月1日起,任何企业私下与员工讲好的“放弃社保、多发点现金”全都作废,老板哪怕请员工写下承诺也不算数。新规还规定,企业如果不给员工交社保,除了全额补缴外,每干一年还要赔员工一个月工资,这下那些习惯钻空子的用人单位怕是要重新算一算账本了。
长期以来,不少小企业都和员工有个“默契”——企业直言社保太贵,不如每月多给点现金,双方也乐得图一时的便宜。最常见的比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工、餐饮行业的普通服务员、小微公司的销售人员等,为了眼前的几百块,不交社保成了公开的秘密。数据显示,2024年底全国社保参保人数达到10.7亿,但依然有不少灵活就业者和小微企业员工被排除在外。原因就是有些企业总想着“能省一笔是一笔”,用经济压力做借口,变着花样逃避责任。
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这套现在可真玩不转了。司法解释明确指出,不管是双方协商一致,还是员工自愿承诺放弃社保,都一律无效。更狠的是,公司不交社保,员工只要因此离职,企业必须付经济补偿金。以张师傅为例,在制造企业干了3年,公司每月多加500元不交社保。后来发现没医保,生个小病就吃亏了。按照新规,他辞职公司要补3个月工资,18000元,而且这还仅仅是补偿金,社保还是要补留着。一个10人团队,平均工龄2年、月薪5000元,单赔偿金就是10万元外加历史社保欠缴,捆起来金额不可小觑。
这笔经济账足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收起侥幸心理。以前,没交社保省下的钱,也就顶多多发点奖金。如今,一个员工要是较真,公司得赔几倍的钱。更何况,员工还可以举报,监管部门一查到底,行政处罚都得跟上。像制造、服务、建筑这些用工密集型行业,合规用人成本上去了,但省心了,整个行业的底线也被拉高了。
新规不止是“罚”字当头,对员工更是靠谱的保障。养老、医保、工伤、失业、生育五个保险,哪个不是关键时刻救命的底气?每年养老金还会根据物价和工资增长动态调整,职工医保住院费用平均报销80%以上,门诊可以用个人账户,生个大病成本直降。工伤保险报销范围广,失业保险能兜底最长24个月。以往很多打工人觉得社保拿不着、何必多交,这次法律给所有人订好规则,是用更硬核的手段,把未来的安全感装进了今天的工资袋。
接下来一段时间,肯定不少企业会主动补齐社保,不再敢踩红线。相关部门和工会也会加大执法和宣传,确保政策能落地。对于员工来说,这一刀下去是定心丸,大家可以理直气壮维护合法权益,不用担心被扣“难搞”的帽子。对于企业,则是倒逼转型升级,用更规范的管理应对人才流动。至于宏观层面,社保覆盖率提升,本质上是在为经济的内循环添砖加瓦。
等到新规正式落地,大家在找工作、签合同的时候,牢牢记住社保是法定义务,绝不是讨价还价的“福利条件”。不交社保这点小聪明,最后算下来吃亏的是企业,把未来搭进去的则是劳动者自己的底气。有这样硬杠杠撑底,相信以后的职场一定会越来越靠谱、有温度。大家都安心干活,企业专注发展,社会保障也更健全。
天天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