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中旬,中东局势再度引发全球高度关注。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军事对抗全面升级,从“点穴式”打击演变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导弹攻防战。有观点认为,以色列此举是因为担忧美国重启与伊朗的核协议谈判。但事实真的是如此简单吗?背后其实藏着一盘更大的棋局。
“怕伊朗拥核”只是表象,以色列算盘更精
外界普遍认为,以色列之所以在美伊6月15日谈判前夕对伊朗大打出手,是担心核协议重启后,伊朗能够顺利拥核。但这种说法仅仅揭示了表层逻辑。实际上,以色列更怕的是伊朗在周边地区日益增强的常规军事存在。伊朗通过在叙利亚部署军事力量,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在以北部屯积十几万枚火箭弹,已经在以色列“脖子”上悬了一把明晃晃的刀。
真要打起来,这些常规力量比一颗尚未成形的核弹还要危险。因此,以色列并不愿意等伊朗把刀磨得锋利。更现实的战略选择是:趁伊朗尚未全面整合“抵抗之弧”时,先发制人,精准打击其军事潜力。
伊朗反击声势浩大,战果却令人质疑
6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,伊朗展开报复,发射超过200枚弹道导弹,外加大量无人机和高超音速武器,发动三轮饱和式攻击。这场被称为“人类历史上最大导弹突防战”的行动,表面上看气势如虹,实际上却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。尽管伊朗方面发布了海法港冒烟、特拉维夫遭袭的视频,但以色列官方仅承认造成少数人员伤亡,且大部分火情已受控。这意味着:
一方面,伊朗的导弹部分成功突破了以色列的“铁穹”“大卫投石索”等防空网;但另一方面,其打击精度和实效远未达到“打疼”以色列的战略目的。原因很简单:伊朗虽然导弹数量众多,但战术配合、电子战能力以及情报体系远逊于以色列。就像一个力量十足的拳击手,却不会打组合拳,只能“乱拳打老师傅”。
伊朗真能翻盘?“霍尔木兹”是王牌,但代价极高
要想在与以色列的博弈中翻盘,伊朗的希望似乎寄托在几个方向:以色列国土虽小,但防御体系世界一流,核设施安保堪比末日堡垒。伊朗若从叙利亚或伊拉克发动地面进攻,后勤补给将是一场灾难。作为全球三分之一石油航道的生命线,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被封,将引发全球油价飙升。
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常驻该地,不排除美军直接武力干预。这步棋是王牌,也是“核按钮”。虽然巴基斯坦态度鲜明,但其他阿拉伯国家出于宗教派系与地缘政治的复杂矛盾,并不会轻易站队伊朗。
以色列反导系统真的“神话破灭”了吗?
伊朗导弹突破了以色列的部分防线,不代表“铁穹”失灵。饱和攻击本身就是对防空系统的极限测试,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100%拦截。但这次的确暴露出一些问题:多波次、多武器平台协同让防空系统疲于奔命;诱饵弹头、低空飞行、无人机混战令雷达难以区分真伪。
社交媒体上曝光的视频显示,部分导弹擦过防线,击中重要城市边缘目标。虽然以色列仍保持高拦截率,但也表明未来必须升级防御体系,比如引进更先进的“红旗-19”级别拦截系统、扩展空间监控网络等。
天天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